榨油機在使用過程中,如果榨出的油質量不佳,不僅會影響口感,還可能降低出油率,甚至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。影響榨油質量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炒料和榨條松動是兩個關鍵因素。本文將深入分析這兩大問題,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,幫助用戶提升榨油質量。
一、炒料質量決定榨油效果
俗話說:“七分炒,三分榨。”炒料在榨油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如果炒料不過關,即使榨油機性能再好,也很難壓榨出優質的食用油。
1. 炒料過嫩,影響油脂析出
如果原料炒制時間過短,導致油料沒有完全受熱,油脂無法充分析出,那么在榨油過程中就會出現大量殘渣。這些渣滓呈粉末狀或面狀,并且含油率較高,影響出油率和油品純度。
解決方案:
控制炒制時間,確保油料受熱均勻。
對不同油料(如花生、菜籽、大豆等)設定合適的炒制溫度,一般炒制溫度控制在120-160℃。
可以用手輕捏油料,若能感受到微微出油的跡象,則說明炒制合適。
2. 外焦里嫩,導致油料受熱不均
如果炒料過程中溫度控制不當,導致外層焦糊而內部仍未炒透,會影響榨油機的正常工作。外層焦糊的油料容易導致榨油機內部積炭,而內部未炒透的部分則含水量較高,容易引起冒渣或出油不暢。
解決方案:
保持翻炒均勻,避免某些部分過度加熱。
根據油料水分調整炒制時間,確保炒透但不過焦。
采用自動溫控炒鍋,使溫度均勻分布,提高炒制質量。
3. 油料含水量過高,影響油品質量
如果油料水分過高,在榨油時可能會產生大量水蒸氣,影響油脂析出,并增加油品中的雜質,導致油質不清澈。
解決方案:
炒制后應靜置幾分鐘,讓水分充分蒸發。
可使用水分測定儀檢測油料含水量,一般應控制在**5%-7%**之間。
若含水量過高,可適當延長炒制時間,或者在炒制前進行曬干或烘干處理。
二、榨條松動導致油品不純
榨油機的壓榨系統主要由榨螺、榨條和條排組成。榨條的作用是與榨螺共同施加壓力,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。然而,長期使用后,榨條可能會出現松動,從而影響榨油質量。
1. 榨條松動導致冒渣
榨條在高壓摩擦下會逐漸松動,進而導致油料無法充分壓榨,產生較多的殘渣。這些殘渣一般呈干條狀,與炒料不當導致的粉末狀渣子有所不同。
解決方案:
定期檢查榨條的固定情況,發現松動及時調整。
在每次使用前,手動檢查榨條是否牢固,確保設備處于最佳工作狀態。
采用高強度合金榨條,提高耐磨性,減少松動的可能性。
2. 榨條磨損影響出油率
長時間使用后,榨條表面會因摩擦而變得不平整,影響榨油效率,同時可能導致油品中夾帶較多雜質,降低油品純度。
解決方案:
如果發現榨條表面出現凹陷或變形,應及時更換新榨條。
選擇耐磨型榨條,如碳化鎢或高強度合金材料,以提高使用壽命。
定期拆卸清理榨條上的積渣,避免殘渣堵塞出油通道。
三、提升榨油質量的其他關鍵點
1. 適當調整榨螺間隙
榨螺間隙過大,會導致油料無法充分擠壓,降低出油率;間隙過小,則可能導致設備運轉困難,甚至損壞榨螺。
解決方案:
定期檢查榨螺磨損情況,適時調整間隙。
遇到榨油阻力過大時,可適當放寬間隙,但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。
2. 選擇合適的壓榨溫度
榨油機的壓榨溫度會直接影響出油率和油質。如果溫度過低,油脂難以析出;溫度過高,則可能導致油品氧化變質。
解決方案:
根據油料種類調整榨油溫度,如花生油適宜的壓榨溫度為130-150℃,菜籽油則應控制在120-140℃。
采用自動溫控裝置,實時監測壓榨溫度,確保油品質量。
3. 及時清理出油口,避免堵塞
榨油機的出油口若被油渣堵塞,會影響油的流暢度,甚至導致設備運行異常。
解決方案:
每次榨油后,用干凈的棉布擦拭出油口,防止油渣堆積。
定期拆卸清理出油通道,避免積渣導致油質不純。
總結
影響榨油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炒料不當、榨條松動以及設備磨損等。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維護可以有效提高出油率,改善油品質量。
提升油質的關鍵措施:
優化炒料工藝,確保油料受熱均勻,水分適宜。
定期檢查榨條松緊度,避免松動導致油品不純。
調整榨螺間隙,確保油料充分壓榨,提高出油率。
控制壓榨溫度,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影響油質。
定期清理榨油機,確保出油通道暢通,避免油品污染。
通過以上方法,用戶可以更有效地操作雙象榨油機,榨出品質更高的食用油,同時提高生產效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
掃一掃
獲取更多快速服務
全國免費咨詢熱線
15639480959
掃一掃
獲取更多快速服務
全國免費咨詢熱線
15639480959